公司新闻
联系人:俞经理
电话:025-85581709
手机:13809042500
扫描二维码
关注科进公众号
马拉松赛事频现“猝死” 这个锅该谁来背
作者:南京科进 浏览:57 发布时间:2016/11/2 10:50:41 与其设置马拉松参赛门槛,不如提高马拉松现场物资和急救系统的保障。此届上海马拉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在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下,让心脏骤停者及时得到救治。
10月30日,第21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出现惊险一幕:一位30多岁、参加半程马拉松的男选手,在终点后50米处突然倒地,心脏骤停。幸运的是,负责赛事急救的医生和志愿者立刻实施心肺复苏、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除颤,患者成功救活。
然而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并未平息。网络上不少声音认为,马拉松过于商业化,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参赛,“没有门槛的马拉松,与杀人凶手无异”。
马拉松这些年来确实越来越火爆。有报道说,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,2011年,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,到了2015年就增长了134场。2016年,中国马拉松的注册赛事高达294场,平均每星期就有5-6场。仅最近这个周末两天,就有超过10场马拉松赛在北京、上海、长沙等城市开跑,就连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林芝也首次举办了半程马拉松赛。
“跑马热”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驱动。新闻报道说,广州体育局估算,举办一场马拉松需要花费2000万元左右,但如果有2万人参加,可以撬动8000万元的城市间接受益。从去年起,马拉松赛事不再需要审批,业内预计,到2020年,我国各类马拉松赛事数量将超过800场,参赛人次将达到1000万,这背后意味着千亿规模的消费市场。
伴随马拉松而来的猝死和受伤数量也在上升。有不完全统计显示,近三年国内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跑者就有十余人,而比赛中受伤的跑者比比皆是。今年4月的武汉马拉松比赛,两万名跑者参赛,4000多人出现拉伤、抽筋、水泡和肌肉酸痛等症状要接受治疗。前段时间,一篇《马拉松,当今中国最无耻的体育骗局》在微信上热转,更是将这项运动推到风口浪尖。
然而,首先要明确的是,马拉松并非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参加的。有网友就表示,上马的报名条件要求20周岁以上,15万报名人中最终只有3万多人中签,中签者都需要提供当年的体检文件。也有更为严格的马拉松赛事,需要参赛者提供相关参赛记录。跑马热潮下,难免有头脑发热的人未经系统训练蹭热度参赛,但毕竟人数极少,未经系统训练一般也难以坚持到终点。
而从医学维度来看,发生猝死事件的也未必都是冲动的吃瓜群众。2014年珠海马拉松猝死者为特种兵出身,据说单手平板支撑5分钟,俯卧撑能做到汗水湿透报纸,一口气潜泳(水下不呼吸)100多米。我的一个跑友更是直指,即便是体检和参赛记录,造假也很容易,设置这些门槛并没有实际意义,“成年人应该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”。
与其设置马拉松参赛门槛,不如提高马拉松现场物资和急救系统的保障。此届上海马拉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在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下,让心脏骤停者及时得到救治。
而从马拉松的争议声里,我想到最近在单人帆船横渡太平洋时失联的郭川。有声音认为,郭川多次身犯险境的行为未顾及家人感受,过于自我,甚至是在“给国家添麻烦”。但郭川在一篇自述里其实已经给了回应:人生不应是一条由窄变宽、由急变缓的河流,更应该像一条在崇山峻岭间奔腾的小溪,时而近乎枯竭,时而一泻千里,总之你不会知道在下一个弯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致和故事,人生本该立体而多彩。
马拉松是自己跟自己的挑战,每一次需要超越的对手都只有一个人,就是自己。跑马拉松不是为了晒朋友圈,而是因为热爱。热爱需要坚持和科学训练作为可实现的路径,将生命中不可知的风险降到最低。结局如何,坦然受之。
相关标签:经颅多普勒厂家